查經資料大全

 

返回首頁 返回本書目錄

 

啟示錄第三章

 

七個教會(二)

 

{\Section:TopicID=134}撒狄教會(三16

      當教會從使徒時代之尼哥拉一黨的行為,一直墮落到羅馬天主教時期,自稱為女先知的耶洗別掌了權,神就不能再容讓了,所以撒狄來了。「撒狄」的原意乃是「恢復」。撒狄這教會乃是神對推雅推喇的反應。全世界教會的復興歷史都是神的反應。甚麼時候神開始作復興的工作,就是神在那裡起反應。神的反應就是人的恢復。撒狄的教會不單指改教時候的教會,乃是改教以後的教會歷史。

 

三章一節:「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,說,那有神的七靈,和七星的,說,我知道你的行為,按名你是活的,其實是死的。」

      主在撒狄說祂自己的名字,是「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」。乃是說出祂自己的能力,也說明教會中一切負責發光者都是屬祂的。所以惟獨祂有權柄,可以支配他們,叫他們順服。以弗所說右手拿著七星,撒狄說有七星。以弗所是從使徒時代墮落下去,撒狄是推雅推喇恢復起來,有行為沒有愛心,是以弗所;按名是活,其實是死的,是撒狄,所以這兩個是配對的。

      聖靈在啟示錄中都是表顯祂自己工作的各方面,所以稱為神的七靈。祂乃是與神的寶座發生關係的。在第一章我們看見祂是在寶座的面前。在第四章,祂是「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」5節)。寶座是神無限權柄的代表,也是表明神在將來所要得著的榮耀和尊貴。寶座面前的七盞燈,乃是說到聖靈的能力能夠發出亮光,審判罪惡,成就寶座所要成功的。但是這事的成功,乃是根據主的救贖。因為在第五章我們看見耶穌基督乃是像羔羊一樣。而七靈是羔羊的「七眼」,奉差遣往普天下去(五6)。這並不是說到聖靈在教會中的工作,而是表明聖靈各種作工的方法和各種不同的性德來執行神的行政。神的七靈是神差遣到世界去作生命的工作,成全神的旨意在地上。

      這裡所說的,分明是引自撒迦利亞書第三章九節和四章十節的話。我們如果注意撒迦利亞說預言之時的事,就要看見在這裡所引到撒迦利亞的話,是何等的有意思。那時,神已伸出祂的手,拯救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的地方回來。撒狄教會和當日的光景真是相同!我們在撒狄的教會中,並沒有看見推雅推喇所犯的許多罪惡,這已經夠表明撒狄是已經蒙神干涉,由被擄中歸回得著了拯救。神在此要以色列遺民所著重的,也就是神要以色列的遺民所注意的,並不是神在外面所作的事,像古列、大利烏,和所羅巴伯的拯救;就是他們所建造的聖殿,也是應當站立在次要的地位;他們所應當注意的,乃是神在將來要怎樣藉著基督,和聖靈的能力,建造祂所喜悅的。祂將一塊有七眼的石頭,立在約書亞面前。這就是告訴這位大祭司說,他應當注意這位作根基的基督,如何是一切的根本,也如何充滿了神的智慧、和能力。這七眼是特別表明基督怎樣有聰明、智慧,在聖殿和禮拜的事上,得著神完全的喜悅。神對所羅巴伯所說的,就是「不是倚靠勢力,不是倚靠才能,乃是倚靠我的靈」(亞四6)。神當日所要以色列民注意的,乃是那有七眼的石頭;神現在要祂的教會注意的,就是那有七靈的基督。

      主在這裡表明祂自己有神的七靈,所以有無量的能力和無限的智慧,得以成功神一切所喜歡的。如果當日的改教家記得這個,他們就不至於仰望世界權勢的光顧和維持。因為這樣作,就難免使世界的權勢在教會中佔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  主又表明祂自己是有那「七星的」。七星在以弗所是指著使者說的,在這裡也同時指著光照說的。復興的工作,既在靈裡又在光中。七星表明一切的權柄,就是教會在主眼前所顯出的能力。在這裡,並不像在以弗所,主手拿著七星,主不過「有」七星而已。祂並不是用能力把使者高舉起來,但是他們尚是屬乎祂的。祂要他們承認祂的權柄,而信靠祂供給能力以作成祂的工。並不在祂的右手裡,因人已經侵佔祂的地位了。如果教會記得主是有七星的,教會就能知道惟獨主有權柄,管理支配各教會中一切負責和發光的分子。如果教會明白這個,就不至於承認世上的君王和官長,有能力支配教會的職分;也不至於容讓各地的堂會,選舉聘請自己所喜愛的教師和牧師。七星應當在主右手才可以。教會中一切恩賜的支配,應當隨著主所命令的才可以。但是可憐,教會已經忘記了這個,所以就隨著人意設立了許多的組織和規章。無論在甚麼地方,一有了人意的秩序,就沒有運用神恩賜的可能。

      同時,主在這裡所表明的兩種性質,乃是相連的:祂有七靈,又有七星,然而在更正教的各公會裡,真有不少屬靈的人,他們很注重靈性生命的問題──這自然是最要緊不過的,卻認為教會的政治問題是無關緊要的,許多囉唆的問題──宗派的問題──就可以不管了。可見他們注重主的靈力,而輕忽主的權柄。但是,主始終沒有一刻附和他們。主所要求的,乃是信徒在生命上承認主是有神的七靈的,在教會的地位上承認主是有七星的。

      「我知道你的行為,按名你的活的,其實是死的。」我們看新約各處對死字的用法,比方提摩太前書五章六節,就知主在這裡並不是說,撒狄的使者尚未重生得救,只是缺乏生氣而已,不夠儆醒事奉主。他們自己是活的,然而並沒有能力叫群眾同活。這些就是改教後更正教的情形:「名活實亡」。我想沒有人會疑惑路德馬丁不是神的僕人,也沒有人疑惑這改教不是神的工作。改教是偉大的工作,是神的反應。神的確藉著路德作出口,路德是神特別揀選的人,路德起首的時候,完全是撒狄,他的目的完全是為著恢復。但是改教並沒有把教會改到當初的情形去,不過是叫世界的教會變作「國家的教會」而已。「按名你是活的,其實是死的」;改教是活的,但是還有許多是死的。到了後來又產生了許多「異議派」,如長老會等。於是更正教就有了兩種教會:一種是國立的,一種是私立的。不論是國立的或私立的,主說她們都沒有回到當初的旨意裡去。

 

三章二節:「你要儆醒,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(或作死)的;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,沒有一樣是完全的。」

      「你要儆醒,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」,這是指著因信稱義和公開的聖經並從這些所得的生命說的。在撒狄整個歷史當中,這些是將要衰微了,他們從主領受的真是多,但是他們並沒有保守他們所得的。主叫他們恢復到原初的。「你要儆醒」,撒狄的信徒已經逐漸忘記主的再臨了。他們雖然沒有敗壞和迷信,然而冷淡和睡覺乃是他們的情形。儆醒是獨一的補救。今天在更正教裡,雖然聖經已經公開,但是人的章程還是有能力,所以主說:「因我見你的行為,在我神面前,沒有一樣是完全的。」主並不是說路德的工作不好,乃是說不完全。好,但是不夠好,很多都是有頭沒有尾。主是完全的主,所以祂要求完全。

      「沒有一樣是完全的」是更正教的遁詞。就是利用這一句話,我們看見更正教的宗派,一方面容讓罪惡,而一方面不完全聽從聖經。他們好像是以為「完全」是不可能的,因此,連「完全」就都不必追求。教會和個人無論如何,總是不會完全的,打算脫離一切的罪惡,遵行所有的經訓,又是何苦呢?因為有了這一個推辭,所以,許多神眼目所定罪的,都在更正教的各公會中寄生──其實這些就是宗派的生命,這個就是降低神的程度。然而,神注視完全,祂也要以完全來審判祂的兒女。祂願意施恩給失敗的人,但是祂恨惡降低程度,而坐著自滿自足的人。我們寧可將神的程度擺在面前,而達不到,勝於降低祂的程度,以為我們已經完全成功了。這是教會、個人的危險,凡不是進前到完全的,都要退後到衰微的地位。

 

三章三節:「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,怎樣聽見的,又要遵守,並要悔改。若不儆醒,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,我幾時臨到,你也決不能知道。」

      更正教的歷史是一本復興的歷史。感謝神,撒狄常蒙神的賜福。可是一有神的賜福,人就組織一個東西來盛神所賜的福。神的賜福雖然還有,那個範圍卻就只有那麼大了。更正教好像一個杯。在復興起頭的時候,甚麼地方有活水,人們就往甚麼地方去。甚麼時候神的靈在那裡運行,人們就往那裡去。結果人們就用一個杯,要想保守活水不流去。頭一代這個杯是滿的,第二代只剩下半杯,到了三代五代,水沒有了,只是一個空杯。結果呢,神又有一個反應,又是一個撒狄,人總是想活水寶貝,要用一個機構來保守,但總是一代不如一代,直到干了為止。等它干了之後,神另外在曠野又給了活水。全部更正教的歷史,就是用撒狄來代表,復興之後還得復興,整個的歷史就是復興的歷史。

      一面有復興,感謝神;另一方面在神面前要受責備,因為總沒有回頭到當初去。問題不是「目前」怎樣領受,怎樣聽見。問題是「當初」怎樣領受,怎樣聽見,在使徒行傳二章裡,有一些人得了救,神說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和交通、擘餅,祈禱。基督的交通就是使徒的交通;基督的道理就是使徒的道理。我們不能發明一個交通,不能發明一個道理。推雅推喇的錯誤,就是她自己造教訓,有了耶洗別。神不是叫我們去發明,神乃是叫我們去領受。在二十世紀,甚麼東西都能發明,但是道理不能發明。我們可以在靈裡講發現,但是在道理上卻沒有發明。

      「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;我幾時臨到,你也決不能知道」。「臨」字是降臨的「臨」。「到」字在希臘文是Epi,應當譯作「於」。乃是說:我要臨於你的身邊,不是臨於你的身上,是在你之外。賊的來就是一個Epi的來。我們在這裡,他從旁邊溜過了。主用字頂巧妙,你可以把它翻作:「我要臨過你,但是你還不知道。」賊來不會把賤物偷了,總是偷上好的。主也要把地上最好的偷去。聖經裡從來沒有「教會被提」這一句話。按著哥林多後書五章十節來說,自然每個信徒,無論他的靈性情形如何,都要被提。但是聖經所表明的。被提決非只有一次。被提原是以麥子收入倉為預表,因此成熟的先後,定規收割的前後。因著成熟期間之不同,所以才有初熟、收成和拾遺(利廿三)的分別。每一個信徒都要被提,但不都在同時。

      信徒若被主臨過,他就要留在地上,經過大災難,因被烤熟而陸續被提(參閱啟十四章註釋{\LinkToBook:TopicID=181,Name=第七章 初熟的果子,莊稼和葡萄的收割(十四1-20})。許多神的兒女都覺得主耶穌快再來了,那個日子現在更近了,盼望我們夠寶貝被主「偷」去(參帖前五24;太廿四43)。

 

三章四節:「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;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,因為他們是配得近的。」

      「幾名」就是幾個人,主認識他們每一個的名字,也注意他們每一個。「幾名」也是表明數目的微小。這幾名的榮耀,就是他們「未曾污穢自己的衣服」。「不沾染世俗」(雅一27),「連那被情慾沾染的衣服也當厭惡」(猶23),原是基督徒生活的原則。撒狄的教會已經墮入世界的平面之下,這個世界是已經被基督徒所收留,所以「這幾名」乃是得勝過「教會化的世界」者,這自然是比勝過世界本身更艱難。然而信徒總不能因甚艱難而退後。

      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」。當神按公義審判信徒時,「配得過」否的問題,完全只看信徒自己得救後的行為而定。罪人不能因不配而沉淪,信徒也不能因不配而得賞。我們站在神前面的時候,是穿上基督,因為基督就是我們的白衣。但是當我們站在基督審判台前,我們是穿上「光明潔白的細麻衣,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」(十九8)。這「義」字在希臘文是多數的。

 

三章五節:「凡得勝的,必這樣穿白衣;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;且要在我父面前,和我父眾使者面前,認他的名。」

      主對撒狄得勝者的應許有三:

      (一)穿白衣。本書中另有四次講說穿白衣:七章十三節是說到從大患難中出來三人的潔淨;六章十一節是說到殉道者們得蒙主悅納;四章四節則是說到二十四位長老的無罪;十九章九節告訴我們,羔羊的新婦也是穿白衣的。白衣乃是天上的衣服(太廿八3;徒一10;可九3;但七9)。因為信徒在地上而有天上的行為,因忠心而與不潔分別,所以他才能得著這個。

      (二)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。生命冊乃是一本古書,因為許多人的名字,從創世以來,就記在羔羊的生命冊上了(十三8)。出埃及記三十二章三十二至三十三節說:「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,……不然,求你從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。耶和華對摩西說,誰得罪我,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。」詩篇六十九篇二十八節也說:「願他們從生命冊上被塗抹,不得記錄在義人之中。」這樣看起來,從生命冊上塗名,是一件可能的事。就是本處聖經也有這樣的意思。因為,惟有得勝的聖徒才不被除名;這樣,則失敗的基督徒,當然是要除名的。但是所示錄二十章又告訴我們說:當白色大寶座審判時,凡生命冊上沒有名的,就被扔在火湖裡。這樣說來,不是得救的人尚要沉淪麼?這真是一個難以解釋的所在。相信信徒可以永遠沉淪的,就要以這一節聖經為把柄。相信信徒永遠不會沉淪的,就要用許多理想的話語來解釋這一節。但是按著聖經的教訓來看,這裡的難題和二章十一節是一樣的。我們相信:我們在二章十一節的講解,乃是完全合乎聖經的。神在千年國時,就是得勝者特別受賞賜的時候,將那些失敗信徒的名字,從生命冊上暫行塗抹,到千年國後,又恢復了他們;所以當末次審判時(廿25),他們尚是得救的。

      更淺顯的說,這裡不是記名沒有記名的問題,乃是承認不承認的問題。主所承認的人有分,主所不承認的人沒有分。名字都記在生命冊上,但是主所不承認的人,好像把他圈一圈,這個人就沒有分。這裡不是永世的永生的問題,乃是能不能同主掌權的問題。記上了而沒有分,是件可惜的事。

      並且這樣的應許,是何等的寶貝呢!在現今的時候,信徒因為要跟從主,教會就要棄掉他們的名,以為是惡(路六22)。雖然在人的會友名冊上,他們的名字要被人塗抹;然而主卻應許祂的小群說,無論如何,他們的名總不會從生命冊上被塗抹。人可以厭棄他們,但是主要收留他們。這是何等的安慰人呢!

      (三)要在父和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。雖然在現在的時候,好像與更正教的罪惡分別,不過是一件小事,也許是一件被人輕看的事;然而在那日,主卻要在天父前,在天軍前,承認稱讚這樣信徒的名字。這是甚麼應許呢?主要認他的名!我們如果忠心,就有一天,我們的主要在千萬的使者面前,和祂父的面前,說出我們的賤名!我們被人輕看,沒有人知的名,能夠在主的口中,在父和使者的耳中,在生命冊上,這是何等的奇妙!

      願意我們每一個都有耳聽主對撒狄所說的話,也沒有一個人缺失了撒狄得勝者的特點。

 

{\Section:TopicID=135}非拉鐵非教會(三713

      下頁畫了一個系統表,也許會使我們明白一點。頭一段代表使徒時代的教會。以弗所雖然已經是一個放鬆的教會,但還是一條直線,因為主承認以弗所教會是接在使徒教會之下的。士每拿來了,又接上去。士每拿的的確確是一個受苦的教會,沒有讚美,也沒有責備。別迦摩來了,她不繼續在使徒的正統之下,她和世界聯合起來,轉彎下去了。她接在士每拿教會之下,但不是繼續在使徒教會正統之下的。自從別迦摩轉了大彎之後,推雅推喇就接在別迦摩之下,和別迦摩成一條直線的。撒狄是從推雅推喇出來,她也轉了彎──回頭的轉彎。推雅推喇要一直繼續到主耶穌再來,撒狄也要繼續到主耶穌再來。然而,非拉鐵非是回到使徒正統的教會。非拉鐵非也有一個轉彎,乃是回到聖經中當初地位的轉彎。恢復的轉彎始於撒狄,完成於非拉鐵非。以後還有老底嘉,卻因驕傲而墮落。又滑離了恢復的直線。

 

      在七個教會中,五個受責備,兩個沒有受責備。那未受責備的兩個:士每拿和非拉鐵非。士每拿的困難是猶太教;非拉鐵非也有猶太教。在士每拿教會裡,主說:「叫你們被試煉」;在非拉鐵非教會裡,主說:「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,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。」主也只對兩個教會說到冠冕,對士每拿說:「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」;對非拉鐵非說:「你要持守你所有的,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。」這兩個教會有這幾個相同點,顯明她們是在一條在線,就是在使徒教會正統的在線。撒狄教會是一個恢復,但是不完全,而非拉鐵非恢復到了合乎主的心意。「非拉鐵非」在希臘文是兩個字合成的;「非拉」(Philo)的意義是「相愛」,「鐵非」(adelpyhos)意思是「弟兄」;「非拉鐵非」就是「弟兄相愛」的意思。「弟兄相愛」乃是神的預言。在撒狄之後來了一個大恢復,就是「弟兄們」見證的興起(註:有關弟兄們運動,《教會的正統》第六章{\LinkToBook:BookID=306,TopicID=131,Name=弟兄相愛}有更詳盡的介紹,請參閱。),一八二五年在英國杜百齡有幾位信徒脫離了宗派,站合一的立場。教會中弟兄彼此相愛,把居間階級取消了,這個就是非拉鐵非。弟兄運動,比改教的運動還要大。非拉鐵非所給我們的東西,是改教所沒有給我們的。我們感謝神,教會問題到了弟兄運動就得了解決,神的兒女的地位差不多都恢復了。

      如果要仔細述說弟兄中間的人,至少有千名以上,都是主所重用的人。所以怪不得潘湯(D. M. Panton)說:「弟兄的運動,其重要性乃是遠超過改教運動。」格裡斐多馬(Griffith Thomas)說:「他們乃是神兒女中最會按著正意,分解真理的人。愛昂賽H. A. Ironside)說:「不管是認識或不認識弟兄們的人,都直接或間接地受了弟兄們的幫助。」所以,在量上,在豐富上,你看見她比改教更大,弟兄運動遠趕不上改教出名,乃因改教是刀和槍打出來的,且與政治發生關係,但弟兄運動是傳道傳出來的。

 

三章七節:「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,說:」

      神對非拉鐵非教會讚美甚麼呢?祂說是弟兄相愛,居間的地位完全被除去了。教會裡面不分猶太人或希利尼人,自主或為奴的,或男或女,教會裡都是弟兄。當我們的眼睛被神開啟了,就要看見:比別人高,在世界是榮耀,在教會裡卻沒有這個分別。

      「那聖潔、真實,拿著大衛的鑰匙,開了就沒有人能關,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」。聖潔是祂的生命,祂自己就是聖潔。祂在神面前就是真實,祂就是神的實際,神的實際就是基督。祂手裡拿著鑰匙,主說祂拿著大衛的鑰匙,意思就是權柄。不是武力的問題,不是廣告的問題,是開門的問題。

 

三章八節:「我知道你的行為,你略有一點力量,也曾遵守我的道,沒有棄絕我的名。看哪,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,是無人能關的。」

      我們讀到這裡,自然聯想到所羅巴伯回來以後,有位先知說:「誰藐視這小事的日子?」(亞四10達秘譯本)我們不要輕視小事的日子,就是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余民重建聖殿的日子。他們一批一批的回來,他們建造了聖殿,他們很像是一個弟兄運動的預表。有許多人,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,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,便大聲哭號,因為這殿比起所羅門時的榮耀差得太多了。但是神卻藉著撒迦利亞說:「你們不要輕看小事的日子,因為這是恢復的日子。」主在這裡也說同樣的話:「你略有一點力量。」教會今天在世界的見證,如果拿來和當初五旬節比較的話,這真不過是小事的日子

      「也曾守我的道,沒有棄絕我的名」。道所包括的何其大呢!道包括主命令的大綱和細則,非拉鐵非的信徒並非守到代價太大時便放棄,乃是無論「榮耀羞辱,美名惡名」都是一樣的遵守。教會歷史中沒有一個時代裡,有人認識神的話語像弟兄們一樣。亮光之多,可說如同洪水巨流傾倒而下,你就是遇見他們中間一個頂簡單的信徒,也比許多教士還認識神的話。

      主說:「你沒有棄絕我的名。」從一八二五年後,弟兄們說,我們只能稱為基督徒(Christians)。許多信徒根本的思想是主的名字還不夠,需要宗派的名字才行。所以自稱是「衛斯理人」、「路德人」、或「浸信人」。但是主說:你們「不棄絕我的名」。一切別的名都是羞辱祂。感謝神,弟兄們除了基督徒外,再沒有其它分別的名字,他們是弟兄,不是「弟兄會」。他們看見愛分門別類乃是愛弟兄最大的攔阻。人若不除去愛門戶的心,他就不能愛弟兄。

      「看哪,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,是無人能關的」。主對非拉鐵非教會說到「敞開的門」。人常說:你如果照聖經而行,不久門都要關了。順服主最大的難關,就是關門,但是這個非常的應許是何等的安慰人呢!「門」是指著我們為主作證、作工的機會說的(林前十六9;林後二12;西四13)。但是照著本書去看,則有更深的意思。若我們取以經解經的態度就要看見這裡門的敞開,自然是和四章一節的門相連的:「此後,我觀看,見天上有門開了,我初次聽見好像吹號的聲音,對我說你上到這裡來。」所以,開門的意思就是被提上天。這門不只是在地上為主作工時賜給我們的,並且也在工作完成之後作為賞賜,就是進入天上特別榮耀的門。

 

三章九節:「那撒但一會的,自稱是猶太人,其實不是猶太人,乃是說謊的,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,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。」

      以往我們已經看見最少有四件東西叫基督教變成猶太教:居間的祭司,字句的規條,物質的聖殿,和屬地的應許。從前基督門徒在猶太教大組織的面前,是如何被輕看譏笑,現在非拉鐵非的信徒在猶太化的更正教各大公會面前,也是如何被人瞧不起。這一節的話將非拉鐵非和士每拿聯合起來(二9)。「也使他們知道,我是已經愛你了!」在基督審判教會的中間,竟然說到祂的愛來!原文的「我」和「你」都是特別注重的。「你」──這些特別的你,作真實非拉鐵非人的你,遵守我道,高舉我名的你──乃是「我」所愛的。感謝主!全世界各地都有這麼一個運動,弟兄們所在的地方,猶太教就失敗了。在真認識神的人當中,猶太教主要的力量現今已經成為過去了。

 

三章十節:「你既遵守我的忍耐的道,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,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。」

      「你既遵守我的忍耐的道」,這是和第一章的「在耶穌的患難、國度,忍耐裡一同有分」相連。你不可以把「忍耐」兩字當作形容詞用,因為這裡是名詞,不是形容詞。今天是「基督的忍耐」的時候,祂今天的道是忍耐的道。祂在這裡沒有名譽,作一個卑微的人,還是一個拿撒勒人,還是一個木匠的兒子。因我們是基督蒙塵的伴侶,所以我們只盼望在這裡受辱。

      「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,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」。「時候」兩個字在原文是「鐘點」,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:「我要保守你免去普天下人受試煉的那個鐘點」。全世界受試煉的時候,大家都知道是指大災難。你碰不著那個災難,因為在那個鐘點沒有到之先,我們已經被提了。然而那些失敗的信徒還是在地上受撒但和牠臣僕的虧(十二17,十三7)。全部聖經裡面只有兩個地方講到被提的應許:一個是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三十六節,一個就是啟示錄三章十節。今天要跟從主不隨便的過日子,學習非拉鐵非所走的路,並且求主拯救我們脫離這一切要來的試煉。

 

三章十一節:「我必快來,你要持守你所有的,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。」

      主說「我必快來」,所以這個教會要一直繼續到主來。「你要持守你所有的」,就是「我的道」「我的名」。「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」,整個非拉鐵非全都有冠冕了。別的教會是如何去得的問題,這裡是如何不失去的問題。主說你們冠冕都有了。全部新約只有一個人知道他自己有冠冕,就是保羅(提後四8),所有的教會中也只有非拉鐵非知道自己有冠冕。「持守……免得人奪去」的意思是,不要從非拉鐵非出來,放棄你的地位(約貳8)。主如此嚴重的吩咐,是說明非拉鐵非也有她的危險。禍哉!事實上真有這樣的事發生。二十多年後,弟兄們也分裂了。他們分裂為「閉關」和「開放」兩派,而兩派中又有好些的分派。所以在非拉鐵非也有得勝者的呼召。

 

三章十二節:「得勝的,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,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;我又要將我神的名,和我神城的名(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),並我的新名,都寫在他上面。」

      弟兄們彼此革除的事,在非拉鐵非很多,但是在這裡不再會被革除了。在神的殿中作柱子,柱子除去就不成。非拉鐵非叫神的殿站住。當所羅門造殿時有兩根柱子,一名雅斤,一名波阿斯(王上七1521),作當日聖殿最奇妙、最有力的裝飾。但將來當比所羅門更大者建造一更美好的殿時,得勝者要在那裡作榮美的柱子。雅斤(意即祂要建造)和波阿斯(意即裡面有能力),在復活時都要應驗在得勝者的身上。有三個名字寫在上面:神的名,新耶路撒冷的名,和主的新名。神永遠的計劃完成了。非拉鐵非的人歸於主,也滿足了主。

 

三章十三節:「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,凡有耳的,就應當聽。」

      請你記得,神並沒有把祂的心意隱藏起來,神已經把道路很清楚地擺在我們面前。

 

{\Section:TopicID=136}老底嘉教會(三1422

      你如果問,到底老底嘉是指著那個教會呢?好多人都答不出來。許多神的兒女對老底嘉弄不清楚,有人打算從她學習個人的功課,有人把她當作普通教會荒涼的情形來看。但是主卻是在這裡說預言。

      老底嘉,這名字非常特別,是兩個字合起來的:「老」(Laos)是常人,民眾的意思:「底嘉」(dicea)有三個意思:一、風俗、習慣,二、權利,三、要求,判決。所以老底嘉的意思就是常人的風俗,或是眾人的意見。簡單的說就是民俗、民權、和民決。在這裡,我們就很明顯的看見教會已經是失敗了。當非拉鐵非墮落的時候,弟兄(adelphos)就變作眾人(Laos),愛心(philo)就變作意見(dicea)。如果神的兒女不站在非拉鐵非的地位上,他跌倒了,他失敗了,他回不去撒狄。一個人看見了弟兄相愛的真理,就是想回更正教也回不去了。他既不能站穩在非拉鐵非裡,結果他就從非拉鐵非退化變成了老底嘉。從羅馬教出來的,叫更正教;從更正教出來的,叫弟兄們;從非拉鐵非出來的,就叫老底嘉。

      在撒狄中,權柄操在牧師制度的手裡。到了非拉鐵非,權柄操在聖靈的手裡。現在在老底嘉既不是聖靈掌權,又不是牧師制度掌權,就變成常人掌權了。多數人讚成就行了,這個就是老底嘉。雖然老底嘉的民意、民權,是合乎今日的潮流;但是基督卻是關在老底嘉的外面,問題並不在於權柄是在多數人或少數人的手裡,或是由這一等人移到另一等人身上,在實際上卻無補於事。基督必須得著祂合法正當的地位。非拉鐵非和老底嘉在外表上,在教會的地位上,差不多很像;所不同的,非拉鐵非有愛,老底嘉有驕傲。老底嘉就是驕傲的非拉鐵非。只有墮落的非拉鐵非,才能變成老底嘉。老底嘉的致命傷乃是驕傲。受過非拉鐵非教訓的人,知道教皇和聖品都不是我們當順服的,我們所當順服的就是基督和祂的話。這樣的人如果再墮落了,他就不僅不遵守主的話,就是耶洗別,和聖品階級的話也是他所厭棄的。這個結局是隨著己意、情慾來行事為人,人如果不肯接受基督的軛,自己的意思就要比從前更背叛,這就是老底嘉。神的一切祂都要應驗,沒有一樣落空;主耶穌在世上就是為著神的工作作見證。神所創造這麼多的人物,主是元首。

 

三章十四節:「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,說,那為阿們的,為誠信真實見證的,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,說,」

      主用三方面來表明自己到底是如何:

      (一)祂是「那為阿們的」。基督是成功和證實神一切的思想和目的者(林後一1920)。教會在地上的本職,原是為證實神的應許。阿們的意思就是「真理,絕對的的確」。我們若不贊成主的應許,就不能得著祂的稱讚(賽七9)。凡是要在阿們之後、之外,再加上甚麼者,都要失去阿們。

      (二)祂也是「為誠信、真實見證的」。教會本當繼續基督的工作在地上作神的見證,但因教會不忠不貞的緣故,主要厭棄她作見證的地位。然而祂自己依然忠心,基督的見證要帶領人心再親近祂,和一切神所寶貴的。

      (三)祂也是「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」,更好是譯作「神創造的起始」。這稱呼與箴言八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相連:「在耶和華得著我為造化的起頭,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。從亙古,從太初,未有世界以前,我已被立。」(原文)歌羅西書一章十五至十八節也有像這樣的話:「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,是一切造物中首生的。因為萬有都是靠祂造的,一概都是祂造的,又是為祂造的。祂在萬有之先,……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,祂是元始,……」(原文)在這裡我們不只明白主耶穌不是受造者,更看見祂為神造物的起始,和祂作教會元首的關係。老底嘉沒有地位給祂,但是聖經說:主耶穌是應當「在凡事上居首位」。尤其叫我們覺得主耶穌在此有意這樣相連的,就是在歌羅西書裡共有四次提到老底嘉,而聖靈又命老底嘉人來讀這封書信(西四16)。

      當一位信徒知道主耶穌是「神創造的起始」時,他的生命和眼光都要改變。神完全厭棄舊造,祂以為主耶穌才是起始,亞當那裡算得一回事!老底嘉卻在基督之外堆積許多屬乎舊造的,所以主將這名稱告訴他們。

 

三章十五至十六節:「我知道你的行為,你也不冷也不熱;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。你既如溫水,也不冷也不熱,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。」

      撒狄按名是活的,其實是死的;老底嘉也不冷也不熱。對以弗所是「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」;對老底嘉是「把你吐出去」,主不再用他們。

      不冷也不熱就是人的中庸之道,這種依違兩可的態度,都是那些已經聽見真理而心裡懼怕十字架者才如此。主最不喜歡有口無心的服事祂。祂恨惡腦府裡充滿了各種深奧的道理,但是心卻是不冷不熱地對著祂自己。在我們看來,恐怕羅馬教的污穢,更正教的腐敗,更為可惡;我們曾否想過「溫」乃是最壞的麼?然而主最恨惡的就是這個。

      這裡的「吐出去」並不是說要永遠沉淪,乃是表明主對他們信祂以後的見證是何等的不喜悅。因此要棄絕他們,不讓他們再作為見證。信徒原是在主的「口中」,信徒怎樣渴慕主,主也是怎樣渴慕信徒。祂盼望他們的情愛和聖潔,來涼祂焦渴的舌尖。祂盼望「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,便心滿意足」(賽五三11)。但是信徒卻如溫水不冷不熱,不合主的胃口,所以,主只得把他們吐出去。這正應驗馬太福音第五章十三節的話,失味的基督徒要同耶路撒冷在大患難的時候,被外邦人踐踏。

 

三章十七節:「你說:我是富足,已經發了財,一樣都不缺,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、可憐、貧窮、瞎眼、赤身的。」

      豐富是非拉鐵非的情況,而誇口豐富,屬靈的驕傲是老底嘉的標記。老底嘉的原則是徒有知識,缺乏生命,以自己為中心,自滿自足,自高自大。但是主說:「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。」(太五3)前面我曾提起弟兄運動比改教還要重大。然而,由於弟兄們在行為方面,在真理方面,比甚麼人都強,結果有的就驕傲起來了。但是屬靈的事,一誇口就逃跑了。

      跟從主的人沒有驕傲,我們得在主面前學習謙卑,有的時候,我聽見有的弟兄說:「神的祝福在我們中間。」說這話的時候,特別要小心,一不小心,那就是老底嘉的味道。我警告你們,要不說驕傲的話;只有一直活在神面前的,才不會看見自己富足,才能不驕傲!「困苦」這個字和羅馬書七章二十四節保羅所說的那個「苦」,是同樣的字。主在這裡是說:你像保羅在羅馬書七章一樣;在屬靈方面,你是苦的,你是尷尬的,從主眼光看是可憐的。底下就指出他們是困苦可憐的三個緣故:一個是貧窮,一個是瞎眼,一個是赤身。

 

三章十八節:「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,叫你富足,又真白衣穿上,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,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,使你能看見。」

      「我勸你」──團體的情形雖然這樣的壞,但是基督以為個人還是有挽救的可能。主是為著他們的好處起見來勸他們,真是叫人希奇祂的忍耐和柔細。「向我買」──救恩是白給的(賽五五1),可見主並非對尚未得救者說話,乃是勸勉那些有名無實的信徒應當出代價來買。千萬不要想,你能依然保守你老底嘉的富足,而主肯將祂在此所許的白給你。

      關於貧窮方面,主對他們說:「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,叫你富足。」他們雖然道理富足,但是,主看他們仍舊是貧窮的。必須有活的信心,不然神的話語對他們就沒有用處。他們的失敗,他們的不好,就是因信心沒有了。彼得說,火煉的金子就是經過試驗的信心(彼前一7),雅各也說惟有在世上真貧窮的人,才會在信上富足(雅二5)。主喜歡看見祂的子民在苦難的火爐中煉盡他的渣滓,而在祂顯現的日子發光閃耀。主就要讓他再得回他已失去的提接(就是彼得所說的)和國度(雅各所說的)。

      關乎赤身方面,「白衣」是指著行為說的,聖徒信主稱義後所實行的義行,乃是他顯現在人前和基督審判台前的白衣。神的目的是要他們沒有玷污,像衣裳是潔白的一樣。神要他們一直行走在祂面前,赤身在神面前是不可能的。主耶穌說:「無論何人,因為門徒的名,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,我守在告訴你們,這人不能不得賞賜。」(太十42)。這個是白衣。主要人有一個夠清潔的目的,有一個夠清潔的存心,來為主工作。有許多的存心,你一摸就覺得裡面有許多的污穢,不是白的。

      第三件事是買藥膏來擦你的眼睛,這是聖靈的啟示(約壹二2027)。要有聖靈的啟示,你才能算看見。道理太明白了。聖靈的啟示反減少了。許多人是行走在別人的光中。所以我們要在神面前學習一件事──買藥膏。

 

三章十九節:「凡我所疼愛的,我就責備管教他,所以你要發熱心,也要悔改。」

      主耶穌是因為愛,所以才如此責備管教(來十二68)。他們雖然使祂憂傷、棄絕祂、羞辱祂,使祂作嘔,關祂在門外,但祂仍然「疼愛」、「鍾愛」他們。最奇妙的就是在這七封信裡,主只對兩個教會說祂愛她們:一是最好的非拉鐵非,一是最壞的老底嘉。對非拉鐵非說,好叫他們不退落,對老底嘉說,好叫他們不灰心。然而主並不叫他們再去作甚麼新的,只叫他們「悔改」,自知自承從前的驕傲與失敗。

 

三章二十節:「看哪,我站在門外叩門,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,我要進到他那裡去,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。」

      這個門是甚麼門呢?許多人拿這一節聖經去傳福音。傳福音是可以借用的,這句話借給罪人用是可以的,但不能久借不還。這節聖經是對神的兒女說的,所以這句話不是指著主叩罪人的心門。這個門在原文是單數的,所以是指教會的心門。主是教會的元首和起頭,但是祂反而站在教會門外!

      我們應當知道,主現在是在教會的組織(或組織的教會)的外面。主與個人的同在,除了得救沒有別的條件;但主與團體同在的條件,乃是在乎歸於主的名下(太十八20)。老底嘉太充滿了己見、己意、已經變為人的家了。所以主就永遠退在負名教會的外面。就是那些在組織教會之外者,如果也陷入人意的地位,主的同在就沒有了,在那裡聚集的聖徒們也不能說是歸於主名聚集了。

      主叩門,祂卻不破門,祂要門內主人的心。「祂敲門說:我的妹子,我的佳偶,我的鴿子,我的完全人,求你給我開門,因我的頭滿了露水,我的頭髮被夜露滴濕。」(歌五2)這是站在門外的苦況!我們切不要像這懶惰的新婦,等到太遲時才去開。

      「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」,這「若有」兩字給我們看見,開門是個人的問題。教會的門雖然開不起,個人的門也許開得來。我們不要虛望老底嘉全體復興,這是不可能的事。但是個人尚有肯悔改的。

      並且,真理有兩條線:一個是主觀的,一個是客觀的;一是經歷,一是信仰。弟兄們最大的失敗,就是太注重客觀的真理──對基督的信仰,而忽略主觀的真理──聖靈在裡面的工作。「我要進到他那裡去」,就是客觀變成主觀。主也在此將有心為祂的人從一個被定罪的教會裡分別出來。這樣看來,我們怎能盼望教會全體都復興呢?這不過是一個無根據的虛望。主以為只有個人要聽從主。不要悲觀,也不要樂觀。「我與他,他與我一同坐席」,凡肯開門接納主的,在今生,就能與主有親密的交通,和從交通而來的喜樂;在來世,就要在國度裡與主一同坐席(十九7)。

 

三章二十一節:「得勝的,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,就如我得了勝,在我父的寶座上與祂同坐一般。」

     在七個教會的得勝者的應許中,許多人說這個最好。所有的得勝都當像主耶穌的得勝(約壹五4,二1314,四4;約十二31)。今日的環境、試煉和引誘,不過都是訓練來世的君王而已。得勝者在此有一個很高的應許,為甚麼呢?教會時代到了這裡就結束了。那麼,得勝者就在這裡等候主耶穌再來,因此寶座就在這裡。-- 倪柝聲《啟示錄釋義》